蟠桃主要病虫害...

蟠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巧

2015-8-25 14:59:50 作者:世纪农药网

   蟠桃,不仅色、香、味俱佳,而且含有一定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,每年外销香港、澳门及海外达百吨以上,受到人们的青睐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蟠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巧。

image.png

  1主要病害


  1.1桃细菌性穿孔病


  1.1.1危害症状。叶片受害,初期在叶背产生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小点,有时呈紫红色小点,甚至连片,扩大呈圆形、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紫褐色至褐色,进而病斑周围产生黄色圆圈,病斑干枯,病健交界处产生一圈裂纹,最后脱落形成穿孔,病重时叶片脱落。果实受害,从幼果期至成果期均可发病,幼果初期产生近圆形水渍状小斑点,进而发展成淡褐色、略凹形病斑,近成熟果发病初为暗紫色圆形病斑,扩展呈病斑略陷,淡褐色或紫色,严重时病斑连片,果实浅层组织坏死,严重影响果实品质。


  1.1.2发病规律。病原细菌主要在枝条溃汤病斑上越冬,来年随气温升高开始活动,并从组织中溢出,通过水和昆虫传播,经叶片的气孔、枝条和果实的皮孔侵入危害,春季及夏初多雨潮湿是导致该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,夏季多雨潮湿也可造成该病严重发生,树势衰弱,树体通风透光不好,生长郁蔽,可以加重此病发生,干旱高温的夏季发展迟缓。


  1.1.3防治方法。加强田间管理,结合修剪彻底剪除病枝和枯死枝,集中烧毁,减少越冬病源。萌芽前,全园喷1次4~5°Bé石硫合剂。生长期喷30%绿得保胶悬剂500倍液,或65%代森锌500倍液,或75%达克宁650倍液,或70%农用链霉素2 500倍液防治。


  1.2桃疮痂病(黑心病)


  1.2.1危害症状。主要为害果实,其次是叶片和枝梢。果实发病多集中在果实肩部,病斑初为暗褐色圆形小点,后呈黑色斑点,严重将病斑聚合成片,导致病斑龟裂,成疮痂状。叶片受害,叶背呈现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灰绿色病斑,后转为紫红色或暗色,最后病部干枯脱落而形成穿孔。


  1.2.2发病规律。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组织内越冬,来年春季病部溢出菌浓,经风雨传播,病菌从气孔、皮孔侵入,病菌活动的最适温度为25~30℃,一般在5月上中旬展叶后即可发病,其发病率最高在7~8月份,该病原菌潜育期较长,新梢及叶片上为25~45d,果实上为47~70d,该病一般在中晚熟品种上发生较重,早熟品种很少发生。该病发生轻重与幼果期的湿度密切相关,多雨潮湿年份发生较重,果园低湿,树体生长郁蔽,通风透光不良,均可加重发生。


  1.2.3防治方法。剪除病枝、枯枝,集中烧毁或深埋;萌芽前喷4~5°Bé石硫合剂;生长期可用50%多菌灵500~600倍液,或30%绿得保胶悬剂500倍液,或40%福星乳油1 000倍液,或50%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防治。


  1.3桃流胶病


  1.3.1危害症状。发生初期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稍隆起的小疮斑,以后逐渐扩大隆起,导致病枝外观呈浮肿状,遇到水和温度过高时,疮斑吸水膨胀,皮层裂开,流出胶液,严重时叶片变黄,植株逐渐枯死。


  1.3.2发病规律。病菌一般在5月份开始侵入,到10月上旬停止活动,进入越冬期。主要通过皮孔侵入伤口及新梢,也是入侵的主要途径,温暖潮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,如果相对湿度较高,也可侵染未受伤树皮,雨水是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。另外,除上述的病原菌侵染造成的流胶外,虫害也可导致流胶,其他机械伤、冻害和日灼等,均可导致流胶。


  1.3.3防治方法。加强土、肥、水管理,增强树势,合理修剪,减少伤口;做好越冬保护,防止枝干受冻和高温日灼,采用早春树干涂白。萌芽前,削掉病部组织,用5°Bé的石硫合剂或402杀菌素100倍液,对伤口消毒,再用石蜡涂抹保护;萌芽后,开始喷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或50%多菌灵1 000倍液,每15d喷1次,连喷3~4次,交替使用,可防治或减轻流胶病。


  2主要虫害


  2.1桃蛀螟


  2.1.1形态特征。成虫体长12mm,展翅22~25mm,橙黄色,前翅有黑色斑点20余个,后翅有10余个。卵椭圆形,初期为乳白色,孵化前变为黑色,卵期6~8d。幼虫体长22mm,头颈暗褐色,背部淡红色,身体各节有淡褐色斑点较大,幼虫期15~20d。蛹长13mm左右,褐色腹部末端有卷曲刺6个,蛹期8d左右。


  2.1.2危害症状。桃蛀螟幼虫蛀果,卵产于两果之间或果叶连接处,孵化后,幼虫从果实肩部或两果连接处蛀入果实,一果可蛀1~2条幼虫,严重可达8~9条,幼虫有转果蛀食的习性,被危害的果实蛀孔分泌黄褐色透明胶汁,并排泄粪便在蛀孔周围。


  2.1.3发生规律。该虫在石河子地区一般1年可发生2~3代,以成熟的幼虫在土壤、杂草、枝干树皮缝隙内越冬,次年5月中旬化蛹,6月羽化成虫,此后,7月上旬、8月下旬至9月下旬各发生1次,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新梢,第2代主要为害中熟品种果实。


  2.1.4防治方法。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(糖醋液的配制:水1份,糖1份,醋0.8份)。摘除虫果拾净落果,消灭园内幼虫。化学防治掌握在第1、第2代成虫产卵高峰期,喷施50%杀螟松乳剂1 000倍液,或20%杀铃脒2 000~2 500倍液防治。


  2.2梨小食心虫


  2.2.1形态特征。成虫体长约6mm,暗褐色前缘有10个白色短斜纹,翅上密布白色鳞片,卵扁圆形,乳白色半透明,卵孵化前1~2d出现黑点。幼虫体长10mm左右,前胸背部为褐色,体色桃红,幼虫期13~17d,蛹长约7mm,黄褐色,有光泽,尾端有7~8根尾刺。


  2.2.2危害症状。主要为害新梢,从新梢未木质化的顶部蛀入,向下部蛀食,梢外部有胶汁及粪便排出,嫩梢顶部枯萎,当蛀到梢木质部时,即从中退出,转移到另一新梢危害,果实被害时,幼虫直接蛀入果梗处,在周围串食,排粪便于其中,形成“豆沙馅”


  2.2.3发病规律。梨小食心虫,新疆北疆地区1年发生3~4代,以老熟幼虫在翘皮下,树干基部土缝里结茧越冬,越冬幼虫一般在4月开始孵化,4月下旬、5月上旬羽化为成虫,在新梢上部的叶背面产卵,1只雌虫可产卵20~50粒,卵孵化出幼虫,蛀入新梢危害,幼虫期13~17d,第2代成虫出现在6月下旬,第3代成虫出现在7月下旬,第4代成虫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,7月以后有世代重叠现象,即卵、蛹、成虫可在同期出现,在北疆地区9月开始越冬,该虫一般在雨水多的年份产卵多,危害重,干旱年份轻。


  2.2.4防治方法。剪除虫梢,摘除虫条,当顶梢1~2片叶出现凋萎时,及时剪除,对已被蛀食的果实及时摘除,并集中处理,消灭其幼虫;糖醋液诱杀,在果园摆放糖醋瓶(碗)(大树3个/棵,中等树2个/棵,幼树1个/棵),经常添加糖浆,每天打捞虫体;也可用性诱剂诱杀,在果园悬挂梨小性诱剂芯片(以悬挂30~45个/hm2为宜),悬挂高度为1.5m左右,性诱剂芯片离水面1~2cm为宜,可全年摆放,1个月更换1次,及时补水,及时打捞虫体。从5月上旬开始认真调查,当卵果率达到1%时,即喷施50%杀螟松乳剂800~1 000倍液,或10%韩乐宝乳油2 000~2 500倍液,或灭铃脒3号800~1 000倍液,或50%马拉松乳剂500倍液防治。


  2.3桃小食心虫


  2.3.1形态特征。成虫体长5~8mm,展翅13~18mm,全体灰褐色。卵椭圆形,淡红色。幼虫体长13~15mm,全身桃红色,腹部尾端无臀节。蛹体长6~8mm,黄褐色,越冬茧扁圆形,夏茧纺锤形。


  2.3.2危害症状。幼虫孵化后,一般从果实胴部啃咬果皮,然后蛀入果肉内,在皮下串食果肉,使果实变质腐烂,不能食用,幼虫成熟后,咬孔外出,落入土中结茧越冬。


  2.3.3发病规律。该虫1年发生1~2代,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及储果场地下5~10cm土壤中结茧越冬,第2年6月上旬幼虫从越冬茧中钻出,经10余天化蛹,羽化为成虫,产卵于果实的萼凹内或叶基部,1个果上一般产卵20粒左右,卵期7d左右,幼虫孵化后,蛀入果实,幼虫在果肉内蛀食20d左右即脱出果外,第1代卵盛期7月上、中旬,第2代卵盛期在8月上、中旬,9月脱果幼虫越冬。


  2.3.4防治方法。在每代成虫羽化和产卵盛期,当桃小食心虫卵果率达到0.5%~1.5%时,喷施10%韩乐宝乳油2 000~2 500倍液,或50%氟铃脒800~1 000倍液抑制第1、第2代幼虫危害。6月份以后,一定要掌握在桃小食心虫未蛀入果实之前防治,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。

以上就是蟠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巧,仅供大家参考。更多最新三农资讯、农药使用技术、农业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尽在中国农药第一网

农药第一网APP